首页 > 教学资源

大学生创业故事(精选11篇)

时间:2025-07-16 07:12:36
大学生创业故事(精选11篇)(全文共14867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1篇《大学生创业故事》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大学生创业故事》相关的范文。

篇1:大学生创业故事

靳美娇和李建峰:大四学生开炒米粉店两张半桌月入10万

“来什么调料的,鸡肉的还是牛肉的?”靳美娇一边飞快地在本子上记录,一边娴熟地和回头客们打招呼。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雍和宫一条深巷的一个16平方米的门面里,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22岁的辽宁妹子靳美娇和北京印刷学院的大四学生、23岁的新疆小伙李建峰守护着他们的创业之作,一家炒米粉店。两张半桌子、一个小厨房,两个在外界看来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淘金之路。

小吃店已经被黄焖鸡米饭、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承包,而至今没有一家正宗的新疆炒米粉后,小两口决定从米粉下手。2014年,两人回到李建峰的老家新疆,向最正宗的米粉店拜师学艺。

靳美娇性格外向,李建峰更稳重谨慎。一个善于经营,一个善于做“苦力”。两人是2013年的桂林阳朔旅行时邂逅的。“当时是他追的我。”美娇很直率地告诉记者。建峰很不情愿地说:“谁说的?”记者被俩人的对话逗乐了。

两人之所以一开始选在深巷里,主要原因是觉得一来店面租金不多,在两人能承受的范围内。二来,小店面是初创人最好的试验田。虽然两人对创业这个事情确定了,但是起初两人对决定从事哪个行业还是很不确定的。“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看到北京的小吃店已经被黄焖鸡米饭、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承包,而至今没有一家正宗的新疆炒米粉后,小两口决定从米粉下手。2014年,两人回到李建峰的老家新疆,向最正宗的米粉店拜师学艺。

“做出一碗地道且特别的新疆炒米粉,这个想法简单粗暴。我们在新疆老家好不容易拿到了一个看似不错的秘方,结果试后发现味道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美娇告诉记者,为了找到想要的那个味道,两个人跑去批发市场买回来30多种调料,没日没夜地调配了34天,终于调出了像样得味道。辣酱对于炒米粉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味调料。“现在锅太小,每次只能炒80份的料,基本每两天要炒一次。”李建峰这样告诉记者。

2014年底,两人租下了这件仅有16平米的小店。从第一碗“米粉Alpha版”发布,到后来的“米粉Beta1.0版”,以及“米粉3.0版”、“椒麻鸡2.0版”等等,虽然两人的米粉已经获得了众多食客的肯定,但是两人还是每天对自己的成品反复品尝,不断升级。

“产品是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从创业一开始就达成的共识。因为只有两个人干活,每天销量太多的话就超出了能力范围。“今天就是因为贪多,米粉泡得不太好。”李建峰言语间像个犯错误的小孩,“没办法只能倒掉,看到远道而来的顾客,我的内心很自责。” 靳美娇说:因为开店,自己认识了很多的朋友。许多食客都成了回头客。小店也成了附近许多新疆人聚餐的不二之选。

其实,两人都在家中是独生子女。原来不进厨房的斯文大男孩变成了掌勺大厨,娇滴的90后女孩变成了美厨娘。“美娇在性格上更适合和客人们打交道,而且一天40多份的炒粉、炒酱,对于一个女孩来说还是太辛苦了。”厨房里面的工作,男孩从来不用女孩操心。

“他在认识我之前从来没下过厨,为了我第一次下厨。”美娇告诉记者,话语间掩饰不住的骄傲。

两人平时话不多,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也是90后夫妻少有的成熟。两人每天的工作被排得满满的:收床、买芹菜、熬骨汤、买泡菜、摆桌椅、分装粉、盛酸奶。中午要赶在客人来前吃饭,这一忙就要到晚上9点才能关店。关店后泡粉要用1个半小时、炒酱3个小时、定凉皮、倒垃圾,不出意外的话,凌晨3点才能睡觉。

美娇是个敢想敢干的女孩,靳美娇说,之前自己有很多梦想:当外交官、国际双语主持人。曾经为了练习自己的英语口语,她办了英语协会。她说:“自己性格有利有弊。她和性格谨慎稳重的老公正好平和了性格上的冲劲。”

“他虽然在我面前没有说过甜言蜜语,但是我认定他了,就心甘情愿地跟随他一生。” 2014年12月29日是两人的特殊日子,这一天是李建峰年满合法结婚年龄22周岁的第二天,两人携手来到民政局,完成了两个人一生最大的决定:他们结婚了。

不过,领证的决定是他们自己做的,他们没有告诉双方父母的原因不是因为叛逆不成熟,也不是不愿意收到家人的祝福。而是怕父母不同意两人的一起创业的决定。毕竟裸婚对于家长还是难以接受的。但是领证的事情还是没能瞒天过海。向辅导员提交申请时,事情还是暴露了。接到妈妈电话的美娇对妈妈撒娇说:“建峰22周岁生日,希望收到妈妈的礼物就是‘同意’。”

妈妈第一反应是开心,但又有些担忧,毕竟对于女孩,父母希望还是稳定些为好。但是妈妈最终还是尊重了女儿的想法。因为在妈妈看来,建峰是个很有想法,也很有潜质的男生。妈妈在担心犹豫的同时又非常佩服两个孩子的勇气。

小夫妻两人的床,铺开来后地上基本就没有落脚的地方了。小夫妻晚上睡在1.5*1.8米充气床上,“记得有次,充气床漏气了,早上醒来后,我们两人发现平躺在地上。”这些生活中的小点滴,在他们看来都是两个人创业路上的甜蜜小荆棘。靳美娇在描述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是90后女孩的娇嗔,而是对现在生活的享受。

两张半的桌子,平均每月10万块钱的营业额,创业之初,男孩向父母借来的创业初始资金,现在两个月就全部收回了。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两人出现了一些矛盾。美娇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投资人愿意为他们进行投资,摆在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快速扩张,但是投资人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二是投资人入股,当家的还是他们两人。

在房子选址、模式选择方面两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另外,靳美娇表示,创业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些心理问题的。心理有时也会有不平衡。有时会找不到存在感。美娇说:“想象着踩着恨天高,走在宽敞的写字楼。这才是自己应该有的生活。”但是,她也知道扫地、擦桌、为创业愁死苦想也是她创业必经的过程。人一直吃苦是不对的,但是一开始还是要吃苦的。“我们打算吃两年苦,因为一心一意吃苦才能享福。”美娇告诉记者,“人一辈子最怕的是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虽然现在苦点儿、累点儿,但是即便失败,自己也不会后悔。”

1.有关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

2.有关起家的创业故事

3.有关草根的创业故事

4.有关潘石屹的创业故事

5.与翡翠有关的创业故事

6.女大学生的创业故事

7.大学生创业故事

8.大学生如何创业故事

9.大学生真实的创业故事

10.大学生小本创业故事

篇2:大学生创业故事

李正森喜欢看书,27岁了还没有女朋友,父母常为此发愁,他总说把公司打理好了再谈。20xx年,李正森荣获柞水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明星”、“科普示范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李正森并不在意,他打算开辟更大的创业天地。中央一号文件 ……此处隐藏10817个字……将通过画世界来搭建更多的艺术品生态圈,让每一位画家都能被熟知,被认可。

而这些宏伟蓝图都被他白纸黑字记录下来,看着桌子上的公司企划书,邹伟说:“说起网购,大家想起阿里巴巴、马云;说到英语教育,大家想起新东方、俞敏洪;我希望有一天大家说起美术,能想到画世界,想到我,邹伟。”

篇10:大学生创业故事

——学霸为何放弃百万年薪专心“做农民”

爱上农业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不平凡

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的嘉禾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海洋,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曾就职于奔驰(中国)内蒙古从事销售工作,个人为奔驰年度销售冠军,曾带领小组团队创造一年销售额2.45亿的团队销售纪录,年薪过百万的他,却在事业辉煌的时刻放弃了高薪选择了创业,从世界五百强走向乡村,选择回到家乡跟伙伴一起创业,除了一份使命,更多的还是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情怀。

朱海洋说:“现在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种地根本不挣钱,更多的农村人选择了去城市工作,但是地总归是要有人来种的,那么谁来种地?看到更多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将自家的土地交给了专业的种地的,了解到国家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我们也萌发了做职业农民的念头。”

当上职业农民之后,他们也走过一些弯路。种地是一个技术活,如果还是走靠天吃饭的老路,带给他们的注定是失败。经过将近5年的深刻探索和实践,让他们丰富了农业经营的经验,促使他们从青涩走向了成熟,更加坚定了他们农田工业化生产推行者、倡导者的角色,也让他们下定决心立足农业,帮助农民“投入更少,收获更多”,走智慧农业的道路。

坚持农业 因为成长和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智慧农业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创业的成功和成长,更是家乡人民的富足和快乐。“我们现在已经和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每个合作社都有1000多亩土地,其中一家就托管了5000多亩。这种方式是合作社提供基地、我们提供技术,将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到合作社的经营当中,实现更精准的种田,使种地更轻松,让农民收获更多,投入更少。”

发展农业 智慧农业是来造福社会

“对于真正的科学技术来说,我们目前所想、所做的还不算是先进,只能算是皮毛。但我们相信凭借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打造安全食品的决心,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朱海洋的这种自信不仅来自于专业和技术,更来自于他对市场的判断和分析。

朱海洋坦言:“打工和创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职业意味着身份的转变。创业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创业者在最艰难的时候要坚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懂得用左手去温暖右手。我们希望创造一个真正属于中国人创办的令全世界都翘首称赞的农业企业,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

篇11:大学生创业故事

——90后大学生汪杰:创业月入6000多元 却被勒令退学

大一刚进校不久就选择开手机店,销售手机及配件创业,创业一年多来,平均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由于忙于经营“事业”,上个学期期末考试9门功课“挂科”险些被学校勒令退学。这学期,在大学期间创业小有名气的汪杰不得不放下手头的生意,重返课堂。

从卖鸡汤到卖手机

月收入有6000多元

今年20岁的汪杰,是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大二学生。他的父母在武汉市新洲区开了一家鸡汤店,上高中时,汪杰就开始帮助家里卖鸡汤、送外卖。

进入大学校园后,汪杰发现卖手机的商机很大,于是向家里借了3万元,2011年10月,他在广埠屯的一个手机市场租赁了一个柜台,做起了手机生意。

为了打开销路,除了实体经营,他在各个大学的贴吧和论坛里发帖,公布自己的学生身份及学校名称、寝室号码,甚至一部手机赚多少钱也明明白白写出来,通过打“诚信牌”来吸引顾客,月收入就达到了6000多元,靠着良好的服务和口碑,越来越多的顾客成为了回头客。

尝到了创业甜头的汪杰几乎全身心地扑在了自己的手机店里,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6点,他都会守在柜台前招徕生意,还常到深圳等沿海城市进货,很少住在学校寝室。

逃课成了“家常便饭”

列入“勒令退学”名单

汪杰的辅导员郭老师表示,汪杰是班里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平时在校园里很难看到他的身影。为了督促汪杰回校上课,他还发动班里的同学轮番“劝服”,但是几乎没什么效果。

“除了很少在班里露面,汪杰在其他方面还是挺不错的。班级集体秋游时,性格豪爽的他常常请同学们喝水、吃饭。有些同学要买手机时,他也热心推荐、帮忙。”汪杰所在班级的班长黄同学说。

为了打点生意,逃课成为了汪杰的“家常便饭”,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他有9门功课不及格,甚至有一些科目连考试都没有参加。根据学校的管理规定,他被列入了“勒令退学”的名单。

得知汪杰的情况后,电信工程系主任赵继红向学校说情。“大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应该提倡,对学业和‘事业’没能兼顾的学生,学校应该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处理。”赵继红表示,由于自己的坚持,学校同意暂缓对汪杰的予以“勒令退学”的决定。

得知事态的严重性后,汪杰自己也开始着急了。这学期开学后,他把手机店的生意委托给几个朋友,自己重返课堂。汪杰说,创业虽然潇洒,但是自己毕竟还是学生,所学的专业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汪杰最担心的是如果因为“挂科”太多不能顺利毕业,交的学费“打了水漂”不说,也无法向父母交代。

创业不能只钻“钱眼”

最好做到学以致用

在校大学生如何平衡学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

武汉市“十佳创业导师”、武汉青年创业培训中心主任张福宏表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校期间创业,不能完全以赚钱为目的,创业的项目最好是应该结合自身兴趣,把创业当做拓宽视野,丰富人生经历的社会实践。

“创业在人生各个阶段都可以进行,但在大学里学习的只有这一次,应该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张福宏认为,汪杰“重返”课堂的举措是明智的,把学业补上,拿到大学毕业证后,再继续手机生意也不迟。创业不能以荒废学业为代价。

“武汉市出台了‘黄金十条’后,不少大学都鼓励师生创业,为创业的学生提供了政策支持。”张福宏表示,如果创业项目的内容和时机确实难得,放弃或延缓比较可惜,可以考虑通过与学校协商进行“休学创业”。

七成大学生想创业

付诸实践的不到一成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董志汉历时半年对该校750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大学生表示有创业的意愿,但只有9%的学生将创业的想法付诸实践,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往往成为“纸上谈兵”。

“我们曾经在武汉某高校举办了创业比赛,当时报名的项目有100多个,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3个。”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说。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时,一定要有明确的创业方向,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要拥有激情、勇气和信心。大学生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大学生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大学生创业故事(精选11篇)(全文共1486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