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篇《踏莎行秦观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踏莎行秦观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踏莎行秦观教案教学目标:
1、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品味语言;
2、探讨词中象征性景物的内涵;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探讨象征性景物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湖南的郴州有一座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三绝”,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这就成了三绝碑。我们知道苏轼是文学界的泰斗,米芾是书法界的巨人,那么另一绝秦观的这首词绝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词坛的千古绝唱——《踏莎行》。
二、解题,正音
“莎”读suō音,词牌名,它是指一种莎草,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这个词牌的本意是指“在草地上游玩”。
三、走近词作者
1、走近秦观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ěi)。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被誉为“婉约之宗”。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浣溪沙》等。名句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细如愁”(《浣溪沙》)、“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
2、才子的人生悲歌:
(1)政途不顺: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新旧两党激烈的争斗,由政见的不合,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之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今属湖南),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2)以诗言志: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苦楚,千般哀怨,满怀惆怅、悲愤交加,他来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
四、诵读这首词
1、诵读指导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
指导:1、找出韵脚 2、注意重音 3、把握悲苦的感情
五、读懂这首词
1、了解这首词的大意,借助注释理解词义。不懂的地方先同座位讨论。如还有不懂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2、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形容词
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
3、展开想象,把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五、鉴赏这首词
理解象征手法及其原因
(1)这首词有诸多物象。它们分别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为什么要采用象征手法?
明确:
雾、月: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
楼台:心中向往的境界。
津渡:乘船出发的渡口,也是人生出发的津渡。
桃源: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
杜鹃:表示春暮;暗含归乡之意。
斜阳:不止说一日之暮,还指春暮,尤其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
原因:符合其贬谪之人的身份;收到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
品味词语的妙处
(1)“失”“迷”两个字用的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
明确:使动用法(使……失;使……迷。);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2)“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3)一个“闭”字用得妙,它有怎样含义,请指出?
明确:
a.包围 驿馆被春寒包围 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b.锁住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4)我们把“斜阳”换成“夕阳”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斜阳”是引起愁的事物,而“夕阳”是中性词,不带情感
(5)既然有人寄梅,又有人送书信,为什么还有恨?“砌”字用在这里,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因为这些都不能排遣作者心中的郁闷。“砌”为“堆叠”之意。一朵朵梅花,一封封书信,如砖石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的,无法逾越的“恨”墙。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恨谁?恨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
讨论句子的含义
(1)想象一下,“尺素”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
有朋友和亲人的来信应该让游子倍感宽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按理应该欣喜。
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正是“梅花尺素无重数,此恨绵绵无绝期”!
(2)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含义。
文中有两种理解,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这首词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以说明。
教师解读:
“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如柳永《八声甘州》“何事苦淹留”的发问)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但实际上,一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在痴痴问询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 ……此处隐藏3491个字……>
唐诗宋词中写词的名句
杜甫:忧端如山来,澒泪不可掇
赵嘏: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
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秦观:落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再读诗歌,理解沈祖棻先生“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质上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宋词赏析》)的见解。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佳人独居深院,虚度年华,除了一年一度的春光之外,无人能到,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予相思相惜之情,这完全与词人沉沦下潦,一辈子不被人知晓的情况相吻合。
结语
此词问世后被誉为“绝唱”,作者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词以望美人不来发端,抒写诗人的孤寂生活和幽恨清愁。开篇三句以似真似幻的笔触写作者倾心的美人凌波而来,却又中道折回,踏尘而去,直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令人可望而不可即。“锦瑟”句是作者对美人的无限关切的询问,其中或许寓有自叹盛年不遇之意。“月桥”三句渲染美人住所之幽美,居室之富丽,而将两情睽隔的怅惘渗透其中。“试问”以下四句以提问呼起,然后叠用三个精警、新奇、又稍带夸张的复合式比喻,极写“闲愁”之充塞天地,既多且广,不可消释,是化虚为实,灵光独运之笔,宜乎前人赞赏备至。
篇5:《踏莎行》秦观教案教学目标
一、解读诗歌中的动词形容词的妙处
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和朋友黄庭坚一起玩吟诗游戏,苏小妹出了个对子要两位诗人填上两个字,把诗写完整,并能表达意境。这两句就是: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我们再看几句诗
1.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规律:
⒈关照动词
⒉关照修饰语(形容词、副词、颜色词)
⒊关照特殊词(叠词、数量词)
二、学习踏莎行
1、朗读释义
浓雾淡月俩朦胧
楼台津渡互迷离
极目远望,桃源仙境在哪里?
孤寂客馆,料峭春寒怎忍受?
杜鹃哀啼鸣不停,
斜阳无声渐西沉……
驿站寄来梅花
鱼雁传送书信
恨墙堆砌离愁别绪重重又叠叠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为何竟向潇湘水流去?
2、找出诗歌中你认为用的较好的字词有哪些?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
(1)“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
使动用法:使…失;使…迷。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2)“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态和心情?
“望穿秋水,无处可觅”,“为伊寻得人憔悴,桃源乐土无处觅!”,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3)“闭”有何妙处?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4)“砌”字 有何妙处?试作分析
“堆叠”之意。一朵朵梅花,一封封书信,如砖石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的,无法逾越的“恨”墙。
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 ,恨谁?恨什么? 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炼字题出题类型
⒈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⒉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⒊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⒌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题的技巧和步骤
①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想想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是否有作用。
四、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
1、找出诗歌中主要意象有哪些?并分析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虚写:雾、楼台、月、津渡、桃源
实写: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2、“雾”、“月” 是指什么?
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3、“楼台”“津渡”喻指什么?
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4、桃源(注释)喻指什么?
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
5、试问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
傲霜斗雪,希望词人能抗击风雨,千磨万击还坚劲
6、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二、“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三、“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
五、拓展应用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和“空”用的好,为什么?
写祠堂内的所见所闻,用“自”、“空”道出了祠堂的满目荒凉和寂寞,抒发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深深情怀。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文档为doc格式